光华医院开辟专门24小时痛风急诊(唐闻佳 拍摄)
凌晨两点的上海,大部分街区已陷入安静的沉睡,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亮着灯,41岁的刘先生被家人搀扶着,单脚跳进诊室,他的左腿从踝关节到膝盖剧烈疼痛,一阵微风吹过都能让他疼得倒吸一口凉气。
“医生,帮帮我,像有刀在割骨头。”刘先生痛苦不已,急诊医生迅速做出判断:典型的痛风急性发作。
光华医院痛风急诊开设已有10年,去年升级后已经成为上海三甲医院目前唯一提供24小时痛风诊疗专门服务的地方。近日,记者探访这一24小时痛风急诊,这个嵌入急诊的“小窗口”接诊的年轻患者还真不少。医生告诉记者,国庆假日,这里也会照常“亮灯”运转,因为假日里尤其是后半夜,痛风急诊往往是就诊小高峰。
“痛”进急诊室,“以为得了怪病”
“我之前不知道自己是痛风,突然左腿痛得不得了,以为得了什么怪病。”在光华医院急诊留观室,80后的刘先生与记者聊起前几日的这次深夜急诊时,已经是神色轻松了,因为他的症状已改善很多。一周前的夜里,他突然左膝、踝关节剧烈疼痛,下地走路痛得哇哇叫。
“会不会是痛风?”家人提醒。刘先生想到了手机刷到过光华医院24小时痛风急诊的消息。急诊检查结果显示,刘先生的炎症指标(C反应蛋白)高达108,是正常值的10倍。双能CT影像下,关节腔内的痛风结晶清晰可见。“这是诊断痛风的典型特征。”光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、急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汪荣盛说。
“痛风发作的疼痛,是医学界公认的顶级疼痛之一。”汪荣盛说,这种疼痛来得非常快,通常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,患者往往痛不欲生,不仅无法行走,甚至无法忍受一条浴巾的重量、一阵微风的份量。所以,第一时间进行精准、有效的干预至关重要。
在这个痛风急诊,流程已极大优化。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快速诊断,随即启用针对痛风急性期的治疗方案。用药约一小时后,刘先生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。
“感觉活过来了。”这两天等急性期过后再降尿酸,刘先生就能出院,与家人欢度国庆中秋假日。
为啥开设深夜痛风“急救站”?
医生分析,痛风其实是一种代谢性风湿病,与体内尿酸生成和排泄失衡有关,简单说,就是尿酸“生成多、排出少”,尿酸沉积在体内,早期没啥征兆,突然发作可能让人痛不欲生,不少人称痛风为“天下第一痛”。
在我国,痛风人群可不少。据统计,近年来,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超过1.8亿,痛风患者约2000万,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,有90后乃至00后患者。
汪荣盛说,痛风典型表现是关节红、肿、热、痛,有时轻轻触碰床单,患者都觉得“痛如虎咬”,更不要提穿鞋、走路,“碰都碰不得”。
更磨人的是,痛风偏爱半夜发作。有数据显示,凌晨12点到8点是痛风高发时段,比白天高出2.36倍。不少患者半夜被剧痛惊醒,只能吞下止痛片硬撑,数着秒数等天亮再去医院看看。
为什么痛风喜欢“夜袭”?
汪荣盛解释,夜间人体新陈代谢减缓,体温降低,血液中尿酸盐饱和度下降,结晶更容易析出沉积在关节,从而引发炎症。如果再叠加晚餐过饱、饮酒、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,就更容易“中招”。
与这个发病特征形成对比的是,绝大多数医院的痛风诊疗依附于风湿免疫科的普通门诊,因此如果在工作时间之外发病,患者只能求助医疗机构的综合急诊。
看到人群中的这个迫切需求,加之本就有风湿诊疗特色,光华医院于2015年在急诊内科开设24小时痛风诊疗服务。“综合急诊的医生需要应对各种内外科急症,对痛风这类‘专病’,可能存在诊断不够精准、用药相对保守或不到位的情况。”汪荣盛告诉记者,设立24小时痛风专诊,目的是填补这片“空白时段”,让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最专业的处置,避免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导致疼痛时间延长,甚至关节损伤。
十年急诊量“看涨”,有些患者太可惜
2024年,光华医院痛风门急诊量达到10527人次,全年急诊收治近500例住院痛风患者。院方告诉记者,接诊量在十年间持续“看涨”,患者来源早已不仅限于周边居民,上海各区乃至外地患者慕名而来。
“痛风诊治一直是光华医院的专长和特色。”汪荣盛说,医院所处地块比邻定西路美食街,夜间聚餐、饮酒后急性发作的年轻患者常常被送到这里。为此,痛风诊室每逢佳节、夜间往往“严阵以待”。
除了痛风的年轻人,汪荣盛印象更深的是来自偏远郊区、年纪较大的患者。“他们身上的痛风石一个接一个,环绕在手、脚关节四周,有的患者肿胀得像‘绿巨人’。”汪荣盛感慨,这些患者大多长期爱喝老酒,生活方式不佳,叠加医疗理念有限,尽管知道自己痛风了,但不好好治疗,每次发作时就吃止痛药,直到病情绵延十多年后导致关节变形、行动困难,才来到汪荣盛和同事们的诊室。
“如果痛风石太大,可能导致皮肤破溃,流出豆腐渣样结晶,伤口难愈合,还可能引发败血症,”汪荣盛语气沉重,“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劳动能力受限,严重时也威胁生命。”
十年间,光华医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诊治特色:能处理急性发作期,也能做中长期降尿酸管理;既依靠药物治疗,也会在必要时通过手术为患者清除痛风石;中西医结合的手段,帮助不少患者改善生活质量。
“急性期之后,患者要进入长期管理的阶段,这是痛风治疗的关键。”汪荣盛在痛风患者出院前,总要一再叮嘱:饮食要节制,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,避免酗酒、暴饮暴食;生活要规律,控制体重,避免熬夜、过度劳累……这个“痛风急救站”的功能远不止于止痛,记者注意到,医生在为患者处理急性症状后,都会进行一番“苦口婆心”的健康教育,强调“止痛只是第一步”,痛风是慢性病,关键在于长期管理尿酸水平。
这个24小时痛风急诊,不仅仅是一个诊室,也是一种探索,面对日益高发的一些新型慢性疾病,医疗服务正在向更精细、更人性化的方向走。而与此同时,这里的医生也不止一次对记者强调,他们其实处于治疗“末端”,希望还没来到诊室的人更早重视、干预危险因素,少点痛风,少点“痛疯”。
(文中患者为化名)
1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