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社区体检,62 岁的李叔查出下肢血管有斑块,医生说再晚发现可能要装支架。李叔纳闷:“我就偶尔腿麻,以为是老毛病,咋这么严重?” 其实他的经历藏着很多人的 “血管误区”,今天借着他的故事,聊聊怎么护血管。
一、李叔的 3 个习惯,早给血管埋了隐患(习惯标签)
跟李叔聊完发现,他的日常习惯很多人都在犯,却不知在伤血管:
1. 久坐麻将桌:每天下午打 4 小时麻将,中途很少起身。李叔总说 “坐着舒服”,却不知久坐会让下肢血液流动变慢,像积水变浑一样慢慢形成血栓;
2. 顿顿腌菜腊肉:爱吃老伴腌的萝卜干、腊肉,觉得 “下饭”,但高盐饮食会让血管壁变脆,脂肪也容易堆积成斑块;
3. 不舒服就扛着:之前腿麻、走路疼,他总说 “老了都这样”,没及时检查,直到体检才发现斑块已堵近 30%—— 这是很多中老年人的通病,把 “小信号” 拖成 “大问题”。
展开剩余69%二、李叔忽略的 4 个信号,其实是血管在报警(暗号)
医生说,李叔半年前就有血管问题信号,只是没在意,大家可对照自查:
1. 腿麻不一样:普通久坐腿麻,站起来走两步就缓解;但李叔的腿麻是持续性的,哪怕躺着也偶尔犯,这是下肢血管瘀堵的信号;
2. 走路没力气:以前能绕小区走 3 圈,后来走 1 圈就小腿酸胀,歇 5 分钟才缓(这叫 “间歇性跛行”),其实是血管给下肢供血不够了;
3. 脚凉捂不热:冬天脚总比老伴凉,睡前用热水泡 20 分钟也没改善,这是末梢血管循环差的表现;
4. 血压不稳定:血压忽高忽低,他没当回事,却不知血压波动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壁。
三、李叔的治疗:中西医怎么帮他改善?
查出问题后,李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,也懂了中西医的不同思路:
西医:精准通血管、控风险
医生先给李叔做下肢血管超声,确定斑块位置和堵塞程度,再开降脂药稳定斑块(防脱落引发血栓),搭配扩张血管的药物改善下肢供血。还叮嘱他:“定期测血压、血脂,别让斑块继续长大,预防心梗、中风。”
中医:调理气血、通循环
中医根据李叔 “瘀血闭阻” 的体质(平时易疲劳、舌头有瘀斑),给出了针对性调理方案:除了可使用丹红注射液、丹参注射液等长期干预,同时,还可搭配丹参、红花、川芎、桃仁等中药材煎服调理,或通过针灸推拿按内关穴、风池穴缓解不适。李叔配合后续调理,1 个月后腿麻症状明显减轻。
四、社区医生教的护血管 3 招,简单好坚持
现在李叔每天按建议做,还成了小区 “健康宣传员”,这 3 招大家也能学:
1. 动起来:不用特意去健身房,每天饭后绕小区走 10 分钟,打麻将每小时起身活动 2 分钟,就能促进血液流动;
2. 吃对了:李叔把腌菜换成凉拌菠菜、芹菜,腊肉改成清蒸鱼,还学会用 “限盐勺”(每天不超 5 克盐),减少血管负担;
3. 定期查:40 岁以上每年查 1 次血压、血脂、血糖;有腿麻、胸闷的人,加做血管超声 —— 早发现 1 天,调理更轻松,或者可以在指导下周期性注射丹红注射液预防改善。
李叔常说:“早懂这些,斑块也不会长这么大。” 其实血管健康藏在日常习惯里,别像他一样忽略 “小信号”、把 “老毛病” 当借口,科学护血管才是对自己负责!
发布于:山西省1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