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文|避寒
编辑|避寒
文|避寒
编辑|避寒
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1968年4月8日凌晨,安庆市一栋老式洋楼里传出凄厉的哭声,38岁的黄梅戏皇后严凤英服药自尽。
15岁的生死逃亡
展开剩余90%1945年夏天,安庆城内戏班子正在台上演《小辞店》,台下一个军官眼睛直勾勾盯着台上那个15岁的小旦角,散戏后,几个兵围住了这个叫严鸿六的女孩。
"长官看中了你,跟我们走吧。"
严鸿六知道这意味着什么,她被带到军官家,关在一间小屋里,门外有兵把守。
第二天开始,这个女孩开始装疯,她对着镜子做鬼脸,见人就咯咯笑,还时不时用头撞墙,半个月后,军官的母亲坐不住了。
"这丫头邪气得很,像个凶煞。"老太太对儿子说,"赶紧送走,别招了晦气。"
军官也觉得麻烦,挥挥手让人把她赶出去。
严鸿六连夜逃出安庆,改名严岱峰,一路逃到南京,身上只有几块银元。
南京的夜总会里,17岁的严凤英穿着旗袍,在台上唱戏,客人们并不在意她的唱功,只是要个热闹。
有一天,一个年轻男子走进夜总会,他听了几句,眼睛亮了,这个人叫甘律之,甘家三少爷。
"你这嗓子,唱什么舞女,太可惜了。"甘律之说。
他把严岱峰带回家,介绍给父亲甘贡三,甘贡三是京剧名家,一听严岱峰的嗓音,连连点头。
"好苗子,可以教。"
严岱峰在甘家住了两年,甘贡三教她京剧唱腔,昆曲身段,她学得很快,悟性极高,甘律之经常陪她练功,两人渐生情愫。
1947年,甘家资助严岱峰回到安庆,给她起艺名严凤英,重新登台唱黄梅戏。
严凤英回到安庆后,以《小辞店》《游春》一炮而红,她的唱法和以前不一样了,传统黄梅戏土气粗糙,她的唱腔婉转动人,身段也更加优美。
族人不干了,严家是大户人家,族长找到严凤英:
"你个丫头,唱这种下贱戏,丢了严家的脸,再不收手,就按族规处置。"
所谓族规处置,就是沉塘,严凤英没有妥协,她继续唱戏,名气越来越大。
1950年,严凤英加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,她把京剧的唱腔技巧融入黄梅戏,创造出独特的"严派"唱法。
恩公的庇护与婚姻裂痕
1951年,严凤英遇到了文艺骨干王兆乾,王兆乾年轻有为,两人很快相恋。
1952年,严凤英怀孕了,王兆乾却变了,他开始怀疑严凤英和甘律之的关系。
那年夏天,剧团到南京演出,演出结束后,王兆乾当着众人的面给了严凤英一个耳光。
"你个不要脸的,还在想着你的恩公!"
严凤英捂着脸,一句话没说,当晚她有点小产迹象,后来孩子保住了,是个男孩,取名王小亚。
王兆乾发了一封电报:"祝母子平安。"从此再无音信。
严凤英抱着儿子无处可去,甘律之从南京赶来,接她回了甘家。
"你当年救了我,现在我来救你。"甘律之说。
1954年,两人结婚,这是一场报恩的婚姻,甘律之对严凤英很好,对王小亚视如己出。
甘家的大院被收归国有,甘律之经商失败,负债累累,严凤英的事业却蒸蒸日上,1955年,她主演的黄梅戏电影《天仙配》轰动全国。
"树上的鸟儿成双对,绿水青山带笑颜。"这个唱段传遍了大江南北。
甘律之是旧式文人,保守拘谨,严凤英性格奔放,敢爱敢恨,两人渐行渐远。
1956年,两人协议离婚,严凤英在离婚协议书里夹了一张旧照片,那是她和甘律之在南京的合影。
社会上开始有人说闲话,有人说严凤英忘恩负义,有人说她攀高枝。
严凤英不解释,她知道解释没用,她只是更加投入地工作,用艺术成就回应质疑。
导演的浪漫与艺术巅峰
1956年,严凤英拍摄电影《女驸马》时,遇到了导演王冠亚,王冠亚比她小三岁,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。
两人因为戏结缘,王冠亚懂严凤英的艺术追求,严凤英欣赏王冠亚的才华。
王冠亚不在意严凤英的过往,对王小亚也很好,王小亚叫他"小亚哥"。
1957年,两人结婚,这是严凤英最幸福的时光,王冠亚每天下班后都会站在窗口等严凤英回家。严凤英看到他的身影,心里就暖暖的。
在王冠亚的指导下,严凤英的艺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峰。
1958年,她主演的《牛郎织女》再次引起轰动,她把黄梅戏从地方小戏推向了全国舞台。
1959年,严凤英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,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,周恩来总理称她为"黄梅戏里的梅兰芳"。
1960年,严凤英获得"全国三八红旗手"称号,同年,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1964年,严凤英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,这是对她艺术成就的最高认可。
严凤英不满足于传统黄梅戏的表现形式,她借鉴京剧、昆曲的唱腔技巧,创造出独特的"严派"唱法。
她的唱腔甜美清澈,表演生动传神,《天仙配》中七仙女的形象深入人心,成为几代人的美好回忆。
严凤英还积极参与黄梅戏的理论建设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继人才。
风暴与悲剧终章
1966年开始,文艺界的风向变了,严凤英被指控为"文艺黑线人物"。
有人说她是"国民党特务",有人说她"腐蚀群众思想",这些指控毫无根据,严凤英感到困惑和愤怒。
1967年,严凤英被停止演出,接受调查,她的家被抄了,珍藏的剧本、照片都被没收。
王冠亚也受到牵连,被关进了"牛棚",夫妻二人无法见面。
1968年3月,有人要求严凤英交代"特务罪行",严凤英拒绝承认莫须有的罪名。
"我只是一个唱戏的,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。"她说。
他们不信,继续逼迫她交代,严凤英绝食抗议,身体越来越虚弱。
4月7日晚上,严凤英知道自己挺不过去了,她给王冠亚写了一封信:"我问心无愧,死也要死得清白。"
4月8日凌晨,严凤英在自己家中服用大量安眠药,她穿着最喜欢的那件旗袍,躺在床上,像睡着了一样。
代表不相信她是自杀,下令解剖尸体,要找到"电台",结果什么也没找到,只有胃里残留的安眠药。
严凤英走了,年仅38岁,一代黄梅戏皇后就此陨落。
1978年,安徽省委为严凤英平反昭雪,她的骨灰盒被重新安放,上面写着:革命文艺工作者严凤英同志。
王冠亚独自守护着妻子的骨灰十年,1985年,他拍摄了电视剧《严凤英》,用影像为妻子立传。
严凤英培养的学生马兰继承了她的衣钵,把黄梅戏继续发扬光大。
今天,当人们再次听到"树上的鸟儿成双对"的旋律时,都会想起那个用生命诠释艺术的女人,她的声音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,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。
严凤英用短暂的一生,从一个15岁的逃亡少女,成长为享誉全国的艺术家,她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她的艺术成就至今无人超越。
她走了,黄梅戏却因她而永生。
发布于:福建省1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